-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阴病,想吐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
-
卷十二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上热下寒证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渴能饮水,气逆上冲心胸,胃脘部灼热疼痛,虽然腹中饥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倘若进食就会出现呕吐或吐出蛔虫。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腹泻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感...
-
难经
第五难 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 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 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第六难 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第七难 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 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 是平脉邪?将病脉耶?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然:冬至之後, 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 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 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难经》 春秋战国·秦越人第一难 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 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
郝万山讲伤寒论目录
郝万山讲伤寒论01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郝万山讲伤寒论02 -《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郝万山讲伤寒论03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郝万山讲伤寒论04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郝万山讲伤寒论05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郝万山讲伤寒论01
第01 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这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推荐我来讲授《伤寒论》。虽然我学习、研究、讲授《伤寒论》有30 多年的历史,但是面对录音、录像这...
第02 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现在我们讲概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 任何一部能够在历史上流传千古,对这个学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著作,它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所以我们也从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来谈谈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伤寒杂病论》这样流传千...
第03 讲《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大家好,我们开始上课。 上次课我们在《伤寒论》的“概论”中谈到了《伤寒论》的作者和成书的历史背景,也谈到了《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怎么变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我们应当知道《伤寒论》主要的版本是什么。这是我们上次课谈到的内容。&nbs...
第04 讲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现在要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六经辩证的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首先要谈一谈,六经指的是什么?我们一直说,贯穿《伤寒论》始终的,是六经辩证。但是在《伤寒论》的文字表述上,从头到尾,...
第05 讲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前一段的课程,我们对《伤寒论》的概论部分谈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机字仲景,生于东汉末年。 由于在历史上,有他关于做过长沙太守的传说,所以,后世医...
第06 讲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接着还讨论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讲怎么学。 我们上次课谈到学习的最开始阶段,在学习原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弄通本义,那么进一步要求大家记一些重要的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