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典型特征,是脉象浮、头项部位疼痛转动不柔和并且畏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怕风,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

  • 卷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卷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葛根汤方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

  • 卷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卷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问:病症有结胸,有脏结,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答:胸脘部按之疼痛,寸部脉象浮,关部脉象沉,这就叫结胸。  何谓藏结?  什么叫脏结?  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

  • 卷八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卷八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问: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三种不同的病症,各是指的什么?答:太阳阳明证,就是指脾约证,即胃燥津伤而引起的便秘证。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正阳阳明,就是指胃家实证,即肠胃燥热积滞成实证。...

  • 卷九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卷九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中发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感受风邪,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躁不安。不可用吐法或下法治疗。如果误用吐法或下法,就会出现心悸不宁及惊恐不安的变证。...

  • 卷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吐,吃不进饮食,腹泻特别厉害,腹部时时疼痛。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胃脘部痞结胀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感受风邪,四肢疼痛而烦扰不安,脉象浮取见微,沉取见涩...

  •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阴病,想吐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

  • 卷十二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卷十二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上热下寒证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渴能饮水,气逆上冲心胸,胃脘部灼热疼痛,虽然腹中饥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倘若进食就会出现呕吐或吐出蛔虫。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腹泻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感...

  • 郝万山讲伤寒论目录

    郝万山讲伤寒论目录

     郝万山讲伤寒论01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郝万山讲伤寒论02  -《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郝万山讲伤寒论03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郝万山讲伤寒论04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郝万山讲伤寒论05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 郝万山讲伤寒论01

    郝万山讲伤寒论01

    第01 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这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推荐我来讲授《伤寒论》。虽然我学习、研究、讲授《伤寒论》有30 多年的历史,但是面对录音、录像这...

1 2 3 4 5 6 7 8 9 ››